您当前位置:海南自考网 > 公共课>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2)> 浏览文章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2)

发布日期:2023-05-05 18:00:53 编辑整理:海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寡人之于国也》


    考点透视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体会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2.归纳文章的层次内容,理解本文以“民何以才能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说的结构特点,体会孟子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3.指出文中的比喻,说明其比喻意义,理解孟子散文善用类比法说理的特点。


    4.认知文中的排比句,说明其表达作用。


    本篇译文


            梁惠王问(孟子):“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了心力!河内地区遭受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地区遭受饥荒,也这样        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更加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更加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锋利的兵器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步。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怎么样呢 ?”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孟子说:)“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活着的人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和为死者办丧事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孟子说:)“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话,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孟子说:)“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开仓放粮来赈济饥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人,而是兵器杀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王如果别归罪于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思考与练习答案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倡导仁政,反对霸道,消除战乱,发展生产,使人民不饥不寒,安居乐业。也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在第一段中,梁惠王认为自己尽心了,问为何民不加多?接着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说明梁惠王 治国与邻国国君并无本质区别,从而揭示“民不加多”的原因,最后,正面阐述如何使“民加多”的主张。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本文说理具有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文章开头批评梁惠王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勉励他施行仁政,这是先抑后扬的说理方法。


    另外,孟子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后又说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可使天下“民至焉”的愿望得以实现,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也是先抑后扬的说理方法。


针对梁惠王对百姓施小恩小惠而矜功自傲的心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使梁惠王认识到自己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生计问题,从而消除其矜傲情绪;同时针对其渴望使民加多,希望得民众拥护的心理,又给以肯定和勉励,劝导他施行仁政,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这都是循循善诱特点的体现。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指出了梁惠王的做法与邻国没什么区别,也抨击了他自诩有功的矜态。


《海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局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海南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