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管理思想的演进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18 编辑整理:海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管理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就有管理。管理实践是管理思想产生的源头。然而,真正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只是19世纪末的事情。管理学的发展历史至今仅仅一个世纪。
    了解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学前教育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初创时期、成长时期和现代管理科学时期。以下我们简要介绍这三个时期中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一、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欧美各国出现了一批管理专家。其中,有二个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这就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他们创立的古典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这个时期通常被看做是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亦称古典管理理论时期或科学管理时期。
    (一)泰罗的管理思想
    泰罗,美国人、从22岁起就在一家钢铁公司当学徒,以后。被一提拔为领班、中层管理人员和总工程师。他的经历使他对工厂基层、对生产现场极为熟悉和了解,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致力于管理的革新活动。1911年,泰罗出版了他的管理学专著《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泰罗一生获个人专利100多项。他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一切工作方法都应通过考察,并由管理人员来决定。一切管理问题都能够而且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取代以往仅凭进行管理的方法,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3.高度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是实现工作的最佳方式。这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和实验,测定各项作业所需时间,进行动作分析和时间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并且依工时定额原理规定出一定时间应完成的劳动定额。
    4.要使丁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就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按高标准对工人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
    5.要为工人的工作提供标准化条件,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
    6.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在科学地确定劳动定额的基础上,实行级差计件工资这种刺激性付酬制度,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泰罗的管理方法是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管理,侧重研究基层管理问题。泰罗的科学管理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方面有着显著的效益。由于泰罗在管理领域所做的开拓性工作,他被后人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就是著名的“泰罗制”。列宁曾这样评论道,“泰罗制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这清楚地表明管理的两重性质,既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同时又表现为维护和发展一定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属性。
      (二)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法约尔是法国人,与泰罗为同时代人。他曾担任工程师,以后当了经理、总经理。法约尔多年担任公司的最高领导,他着重分析研究高层管理的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是法约尔的代表作。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对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应有所不同,阶层越高,管理职能的比重越大,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2.管理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同。生产过程解决技术性问题。
      3.管理活动有五项基本要素,也是五种一般职能。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第一项是计划。预测和计划是管理的必要因素。编制任何行动计划都要根据企业的资源、目前的工作性质和将来的发展趋向这三点。良好的计划要有统一性、连续性、准确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项是组织。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活动、相互关系和规章制度,以及职工的招募、评价和训练。组织结构必须能贯彻统一指挥 的原则,以便实现企业的目标。
      第三项是指挥。指挥是管理人员的一种技巧,目的是为整个企业取得最大的效益。要处理好统一指挥与适当授权的关系。
      第四项是协调。协调的作用是使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和谐起来,以利于工作并取得成就。
      第五项是控制、这是检验每一件事情是否同制定的计划、确立的原则相符合,以便发现和纠正偏差。
      要实行有效管理,这五项职能或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4.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原则:(1)分工;(2)权限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指挥;(6)个别利益
  服从整体利益;(7)职工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系列;(10)秩序;(11)平等;(12)人员保持稳定;(1)首创性;(14) 集体精神。这十四条原则是法约尔根据自己长期的管理概括出来的,他认为,这些原则可以应用于一切事业的管理活动。
      法约尔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并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人,明确  了管理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不同。他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法约尔的思想和术语至今已广为周知,并得到广泛应用。
      (三)韦伯的管理思想
      韦伯是德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有着广泛的兴趣。他虽然没有直接从事过管理活动,但他的研究对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就是他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权力能够克服混乱,建立秩序,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应是建立在理性与严格法规基础上的职位、职权与职责系统,从而使组织体系具有准确性、移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
      2.任何组织都有层次,各层有若干工作部门,各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组织呈梯形结构,按等级原则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
      3.组织中的全部活动可以划分为各种基本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成员。要明文规定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的权利和义务。
      4.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而不是个人感情关系。
    韦伯注重正式组织的强制性、权威性,有依法管理的思想。其主要著作是《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从总体上看,泰罗着重从生产技术方面研究管理,为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法约尔和韦伯是组织管理理论的创立者。这三个人所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第一次尝试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对提高管理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起了显著的作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这三个人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红学的基础,如今仍有着深远影响。
    二、管理理论的成长阶段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时期,也被称作是管理理论的成长阶段。
    (一)人际关系理论
    早期的行为科学即人际关系理论(亦有称之为人群关系理论),  代表人物是梅奥。梅奥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芝加哥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实验。这是一系列有关人的行为的实验。试图探索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
      梅奥发现,组织中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传统的理论无法做出解释。他根据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二 如果尊重人格,积极鼓励,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梅奥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他提出的人际关系基本原理,为日后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梅奥的主要观点是:
      l.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除了物理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经济人。
      2.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有“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关系可以满足人的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3.领导者要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能与非正式组织打交道,使之与正式组织之间保持平衡;要通过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而激励其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梅奥著有《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理论开辟了管理的社会心理研究的新领域。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提出后,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开始对管理问题产生了兴趣。他们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人的行为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索人的行为规律,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注重研究人的动机、需要,行为的激励,人性问题和领导方式等。
      1.需要层次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引起动机的则是人的需要。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关键是满足其需要,从而激励行  为的动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和顺序的,主要有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即情感和归属需要,尊敬即地位和得到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管理者要善于了解并注意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注意激发高层次需要,以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
    马斯洛的代表作是《激励与个人》。
      2.双因素理论
    美国的赫茨伯格是研究人的动机的又一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影响人的工作动机的有两类因素: 一类是“保健因素”,即有关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工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等,这些因素如果得不到满足,职工就会不满意,难以维持工作状态,但是这些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另一类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影响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的赞赏、责任、被提升等,这类因素能真正激励职工的工作动机。
      3.XY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并非简单地仅为传统管理理论所描绘的那样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美国的麦克雷戈提出了XY理论、麦氏对人性持乐观看法,认为人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管理上可以通过善的人性的诱导,即实行民主领导,注重沟通,满足职工需要和适当授权等。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管理把人看做经济人,对职工采取严格监督制裁的管理方式,是消极的办法,只能引起对立和对抗,无法激励其积极性。
    行为科学还探讨了不同领导方式对管理效能的影响,并提出:要把关心人和关心工作、把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结合起来。
    人际关系—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以人为中征来研究管理问题,这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大演变。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组织中的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做。管理者必须学会了解人的行为,理解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买现领导与管理。
     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时期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通常的看法认为是从二战后至今,称为“现代管理科学时期”,也有人称之为“系统管理理论时期”。当代管理学处在一个学派迭起、百家争鸣的阶段,如同“管理理论丛林”。这一阶段管理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新成就,如系统论、信息论研究管理问题.注意将数理逻辑及运筹学等运用于管理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主要有六大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目前,虽仍未走出“丛林”,形成众所公认的管理学理论体系,但各种理论学说在许多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从管理理论的发展看,走向综合与统一的趋势正在出现。
    这里,我们将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理论择其要概述如下:
    (一)社会系统论和系统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论和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执行特定功能,达到特定目的的综合体。一个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整体系统。其各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某一部分的活动一定会影响其他部分。在管理活动中,不能孤立地处理每一部分的问题,而应该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又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它与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组织应通过内外信息反馈网络,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和实现自我发展。这意味着管理者要有宽广的视野,能从组织的全局,以及组织与外部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管理问题,做好工作。
    (二)决策管理理论
    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是当代著名管理学家西蒙,他曾说“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活动的内外部条件非常复杂,组织成败的关键不是资源与技术问题,而是有关战略决策问题。
    决策管理学派认为,决策是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搜集资料——拟订方案——选定方案。管理者首先必须调查所有有关组织发展的各种资料;进而据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拟订可  能的行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术对方案做比较抉择,确定最优方案,付诸实施。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决策过程。如制定计划时选择最佳方案就是决策;组织结构的设计、权力分配实际上也是决策问题;采取纠偏行为,确定控制手段同样是决策。
      (三)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的权变论者认为,管理活动中内外环境多变,科技突飞猛进,人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要寻求永恒惟一的适合于各种条件各类组织的最佳管理方式是困难的。因此,任何组织均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来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可以将环境作为B变量,组织设计和管理方式作为因变量,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管理方式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变量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即社会大环境,以及特定环境,即直接影响组织效能的工作环境。有效的管理是与内外环境的变化动态相应的、随机相宜的。管理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四)Z理论
      Z理论为美藉日本人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要上下结合制订决策,鼓励职工创造性地而不是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提倡和衷共济、共度难关。Z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既非绝对好又非绝对坏;人有人性的一面,又有非人性的一面。因而管理上有时应着重奖励,有时需强调惩罚,要强制与民主并行,物质与精神结合,即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下同的管理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实施管理。
      (五)管理文化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管理研究出现了新的进展。人们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组织运用相同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技术,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背后的原因是“文化的限制”,提出,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以往的传统管理理论对管理的社会属性之一,即历史文化传统特性未能给予足够关注。
      管理成功的秘诀在于组织文化,即组织的理性价值观。这是一  个组织成员共同认同的思想作风与行为准则,为组织生存的基础,并且是组织发展的动力与灵魂。
      管理文化研究是在更高层次上,将古典理论与行为科学两学说统一起来,将管理置于文化大背景中进行深层次透视。它不仅研究一般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科学,而且注重将管理诸因素纳人文化系统,考察其特殊性即个性区别。如有人对美国与日本的管理进行研究比较,认为前者强调技术、制度等方面的硬管理,后者则更注重人即软管理,体现了管理具有民族性的内在规律。
      把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有助于整体把握和全面认识管理的结构与性质,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自觉推动管理文化的更新。
      从以上的简要介绍可见,管理理论随着人们对管理现象认识的深化,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趋于完善,并将对管理实践产生重大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海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局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海南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