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现代美国教育制度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25 编辑整理:海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进入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推动了美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早在20世纪初,为了克服和反对传统教育的弊端美国就掀起了一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和实用主义理论的宣传,使美国教育出现了重社会实践、轻课堂传授,重儿童个人、轻学术标准的发展倾向。这是美国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军火供应国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战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更得到空前发展。为争夺世界霸权地位,美国与前苏联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57年底,美国在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为了改变教育落后状态,立即致力于大规模的教育改革。1958年10月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成为影响美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大法;60年代进行了课程改革,并于1965年颁布《中小学教育法令》;1970年发布《高等教育法》,为进一步完善和促进美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20世纪前半期的教育状况

20世纪前半期,在美国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时期”,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曾对美国学校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中等“教育七大原则”,即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础训练;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就业知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运用闲暇时间和具有道德品质,作为全国中学教育目标的指导原则,以满足美国社会生活对教育的要求。这些进步主义的主张,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美国学校教育中仍起着理论指导的作用。在这种理论影响下,美国注重儿童个人的活动课程得到迅速发展,而传统的、系统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遭到了批判和否定;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学方法从讲授法转向解决问题为主的各种新式教学模式,如设计教学法、单元教学、分班分组教学、实验室制教学等。

1938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又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了四大中心目的:即自我实现、人的关系、经济效率和公民责任。它更强调了教育在培养美国公民、发展经济效益方面的政治目的与经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初等教育十分重视家庭。学校、社会相联系的教育,加强“自我概念”的意识,培养善于适应社会环境需要的能力。

在中等教育方面,宣传“中等教育向一切青年开门”的口号,新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中等学校,包括为升大学目的学习学术课程的普通中学;学习文、理科或技术、艺术课程的专门中学;学习职业课程为主的职业中学;分班或分组学习学术性、技术性、职业课程的综合中学等。所有这些中等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基本上贯彻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原则。

在高等教育方面,由于中等教育的发展,中学毕业生增多,他们迫切要求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又由于原来四年制大学年限长。费用高,不利于招收更多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校门。1902年,美国创立了欧美第一所两年制的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这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教育。学生在学完两年课程后,即可以成为中等专门人才直接就业工作;亦可以不经升学考试进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完成正规高等教育。这种初级学院的课程设置和专业门类,完全按当时当地社会劳动市场需求来开设,其经费亦完全由地方和州的税收来承担,因此亦称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专业学院(Professional College)。这类学院由于学费低廉、就业方便、灵活快捷,颇受社会欢迎而发展迅速,从1918年的46所、入学者4500人,到二战前1940年,已发展到456所、在校学生达15万人,并影响到其他发达国家开办此类学校。

在整个四世纪前半期,美国虽有各派教育理论存在,但基本以进步教育为主。这种理论的广泛实施,在扩大普及教育的范围,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加强对儿童的研究及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诸方面都起了一定的有益作用。但是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极严重的缺陷,特别是在广泛实行以后,给美国教育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学校过于自由化,缺乏必要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课程设置繁杂、花样翻新但过于强调实用性、趣味性,轻视系统知识的传授,结果是学生学业程度较低,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从30年代起,这种现象不断遭到公众的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教育使之与美国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地位相适应的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因此从50年代起,美国多次进行教育改革,这些改革深刻地影响到以后教育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改革

(一)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颁布

1957年,美国在世界上的最强的竞争对手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大大刺激了美国。不少人认为,这不仅表明美国在科技竞赛中落后,而且反映了美国在国防力量方面的差距,而这些无不与培养人才、发展教育有关。因此,联邦政府于1958年9月,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战后重要教育大法,即《国防教育法》。在美国这样一个视教育为地方各州政府的职责,连宪法都明确谈到教育的地方分权制国家,由联邦政府出面,并由总统亲自批准颁布教育法令,足见其重要程度。《国防教育法》的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来迅速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它规定从1959年至1962年的四年时间内,拨款8亿多美元。具体拨款资助的项目包括:

(1)增加学生贷款,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加强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

(3)设立国防科研奖学金,学习优秀的大学生可得到高额奖学金和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

(4)加强“天才教育”,选拔天资优越的学生重点训练、增进指导;

(5)设立语言研究学习中心及训练班,提高现代外语教学水平;

(6)研究和试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电视、电影、广播以及与教育有关的视听设备,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设施;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8)发展科学新闻的传播媒介;

(9)进一步改善各州的教育统计,等等。

《国防教育法》颁布后,美国又多次对法案进行修改和完善。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修正案》,对国防教育法的延长与扩展作了新的规定,并进一步增加对教育的拨款。196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包括《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在内的一些重要的联邦教育法令增加的内容和延长时间的修正案。1982年,美国国会再次讨论《国防教育法》的新补充,其目的仍是通过增加拨款,进一步提高数学。科学、技术、外语等关键学科的教学质量,以应付其他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挑战。可以说,在美国现代教育发展中,《国防教育法》起着十分重要的方向指导作用。

(二)1959年康南特提出美国中等教育与师范教育改革建议

康南特(J.B.Conant,1893-1978)曾担任过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当过美国驻联邦德国大使,参加过第一、第二两次世界大战,并参与过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的教育观点属于新传统派,即注重学校必须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讲究严格的学术标准,要求对受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严重的美国教育进行改革、他接受了钢铁大王卡纳基基金会的资助,组成了“中等教育调查组”和“师范教育调查组”,对美国一些州的中学和师范学校进行了调要是研究。1959年出版了《今日美国中学》,对美国中学教育改革提出了21条建议。其主要意见是:

(1)强调坚持美国学校教育单轨制的传统,把加强普通教育中科学基础教育列为改革美国中等教育的重点。

(2)要求大力发展高中阶段的“综合中学”(Com前一单元hensive High School),并指出这类学校应面向全体青年。综合中学符合现代教育机会均等的要求。

(3)加强学生的指导工作,一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和选择未来职业方向,同时加强思想工作。

(4)加强对英语、社会研究(包括历史)、美国问题等文科与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科学和现代外语等课程学习。其中数学、科学、现代外语组成为“新三艺”学科。

(5)实行天才教育。学校要为15%~20%的天才学生开设高深的专门课程,以便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特殊才能。

     (6)对不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要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开设各种有关职业、技术的选修课程。

(7)在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中都实行能力分组教学,分为优、中、差三种程度。

康南特的上述建议,由于适合二战后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政府最高当局的赏识,引起全国的注目,很快就在各州普遍实施,形成了美国60年代中等教育,尤其是中学课程改革的基础。

1963年,康南特在对美国师范教育状况考察调查后,又出版了《美国教师的教育》一书,对二战后美国师范教育改革提出了27条建议。其主要内容如下:

(1)师范教育应切实符合民主社会的要求,能负责地造就自由社会的公民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教师。

(2)加强师范教育的学术课程,但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有不同的要求:l—3年级的教师应普遍掌握这3个年级的所有科目,知识面要广;4-6年级的教师所学科目不宜过多,但内容要深。同时要求所有师范生都要深人钻研教学方法。

(3)大学应和师范院校一样共同承担起培养教师的责任。所有普通教育的教师都要接受师范院校与大学的教育,必须学好英语、外语、数学、社会、历史、音乐、艺术等课程和教育课程。在大学最后阶段要着重学习和钻研准备任教科目的课程。

(4)师范教育应加强教学实习,应专设“实习教授”,对已经工作的教师亦要加强在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60年代以后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美国二战后进行的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60年代,世界进入到一个以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制导、海洋开发等新科技的广泛利用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的时代。美国和苏联相互为争霸而对峙,使国际间关系处于十分紧张的冷战状态。生产技能的迅速发展和军备竞赛的加剧,都要求培养大批具有掌握科学技术的人,而美国由于长期受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之影响,片面强调儿童个人经验的获得,忽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课程建设,对此,学者和政府官员们纷纷著书,发表文章或提出调查报告,如里科弗(Hyman Rickover)的《美国教育:全国性失败》、贝斯特(Authur Beste)的《教育的废墟》、康南特(J.B.Conant)的《今日美国中学》等,要求对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抛弃那种“陷于表面乃至琐屑的生活适应计划”,设置更扎实的“没有虚饰”的课程,提高学业标准。1959年,美国教育科学院(Academy of Pedagogical Sciences)召开了由35位科学家与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关于普通学校中的课程改革问题。当时由著名结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J.Bruner)提出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占了上风。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强调结构(包括知识、课程、教材和儿童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要求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并把反映各门学科现代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按照儿童认知发展结构来改进教学方法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从60年代开始,就由许多科学家参与编写中小学各科教材的工作,并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运用新教材。60年代的课程改革尽管搞得轰轰烈烈,但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结束。这里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科学家编写的教材难度太大,与中小学实际相脱节,很难取得预想结果。在这之后,所谓“开放教育”、“自由学校”等主张又有所抬头。7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恢复基础运动”(Back to the Basies),主要召的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并恢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道德教育。30多年来,美国的课程改革活动一直未停止,各派学说不断出现,但基本上可以说是“进步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争的延续。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两派的争论仍将继续,但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深入,两派观点将不断融会,争论的问题也将不断深化。

三、美国现行教育制度

    美国当前的教育行政制度仍是地方分权制,但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出现加强国家集中领导教育这一趋势的影响下,美国也逐步加强联邦政府在教育行政方面的领导作用。1979年10月,美国建立了联邦教育部,主要通过掌管联邦政府对地方所拨教育经费的途径对各州教育进行渗透。各州教育委员会实际掌握各州教育大权,在州以下还有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另外美国还有一些大财团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也通过对学校及各级教育的赠款实行对教育的影响和控制。关于义务教育,各州规定不同,有的州长达12年,有的仅为9年。目前美国的小学与初中基本上是公立的免费教育。小学和中学的学制大多是6-3-3制(小学6年,初中、高中各3年),也有少数地区采用84制(小学8年,中学4年)、6-6制(小学、中学各6年),近年来还出现44-4制(小学4年,中间学校4年,中学4年)。各地区不但学制不同,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也有很大灵活性。美国的中等教育一般分为初中、高中两段,原则上初中不划分类别,进行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而高中则实行分科教育,如为升学做准备的学术科,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科,为毕业当非熟练工人而设制的普通科等等。美国中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如开放教室、作业法、发现法、选修课制、学分制等等。美国的高等教育基本分为三级结构:两年制初级学院,学生毕业后可得副学士学位;四年制综合大学和各种专业学院,毕业后可得学士学位;研究院和高级专业教育,研究生可在不同的年限与水平上获得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学位。除普通教育外,美国还建有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系统。在近代资本主义各国中,美国是个后起的、年轻的国家。但正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短短的一二百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回顾美国社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导致其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很多,但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海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局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海南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