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自考00148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6)

发布日期:2024-02-27 10:28:21 编辑整理:海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2024海南自考00148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6)


第四章国际企业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国际企业的发展阶段

一、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经营

国际企业的发展一般经过两个主要阶段(国际化和全球化)和四个分阶段。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

1.经济联系阶段。以传统的商品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等为主的国际贸易成为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为外贸公司。

2.组织联系阶段。许多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到国外投资,建立生产型企业,形成本国母公司和国外诸多子公司的网络,大量交易在公司内部进行,从而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通过企业这种组织上的渗透加以巩固。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为多国公司。

(二)企业全球化经营

1.社会联系阶段。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企业经营更加多元化,贸易、生产、科研、运输、保险、金融、仓储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经营跨度趋于全球化。跨国公司和众多的国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较多地采用合资和合作形式,与东道国企业结合在一起,集中型的合资企业增多,独资企业相对减少。

集中性合资企业适合那些处于经济过渡时期、旨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国名生产总值、而工人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为封闭型生产企业向竞争型生产企业转化提供了一种行为模式。

2.文化联系阶段。随着国际企业在世界各地投资建厂,雇佣当地和其他国家人员,进行跨文化管理,必然会对东道国的社会风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带来影响,促进各国之间文化上的交流和联系。从本质上讲,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联系阶段尚未发生,但趋势越来越强。

注意:“国际化”和“全球化”不同:

国际化是指国与国之间企业在经济和贸易等方面的联系和交往,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企业国际化在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中有很强的民主意识。

全球化则是将整个世界视为无国界,货物、劳务、资金、人员、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不仅要给本国返回利润,而且要对东道国或所在地区的利益有所贡献;在管理机制上,公司总部与海外子公司更加强调实行双向沟通,协调管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同类和同质的产品与服务。

二、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经营模式

国际企业管理学者认为,当今世界上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主要归纳为两种模式:即以工业生产型企业为主体的欧美模式和以贸易企业为主体的日本、韩国模式。

(一)欧美企业的发展模式:

欧美国家工业企业的国际化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内向型、外向型、多国公司、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目前,许多欧美的大型工业企业早已进入了跨国公司阶段,少数企业正在向全球公司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尚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即刚刚开始经营国际贸易和设立海外生产型子公司阶段。

(二)日本和韩国综合商社模式

1.日本综合商社。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业,集贸、工、技、金融、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实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

日本的综合商社以贸易活动为核心,集贸易、金融、实业、运输、海上保险、综合服务、信息于一体,其经营范围从方便面到导弹,几乎遍及所有行业的所有产品。

日本综合商社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活动阶段):购买、销售代理、开发全球信息网络;第二阶段(综合贸易活动):贸易信贷、融资、仓储、营销等;第三阶段(贸易型跨国公司阶段):从事制造业、运输业、仓储业、资源开发和商业银行等经营业务。

日本目前最大的综合商社有九家(三菱、三井、伊藤忠、兼松江商、丸红、住友、日商岩井、日棉实业、东棉),共有海外商业分店网和分支机构1000多家,工作人员2万多,遍布世界五大洲的所有重要国家和主要商港。

2.韩国综合商社。韩国的综合商社是在1975年模仿日本综合商社的模式建立的。现有三星、双龙、大宇、晓星、乐喜金星、鲜京、现代、***等8个综合贸易商社。这些商社基本依附于工业企业集团,是韩国“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的产物。

第二节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

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具有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外贸专业公司,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华润集团等;他们以国际贸易为主体,同时也在海外从事各种类型的投资和经营活动。

2.具有相当技术实力和经营能力的产业型企业,如首钢集团、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中石化集团等。

3.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金融性、服务型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集团)公司等。

一、外贸专业公司和服务型企业

1.外贸企业。我国的外贸公司普遍存在着经营品种单一、经营功能不全的问题。而我们的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与外贸企业基本分离。

目前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联合最大的障碍在于经济体制上存在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和政企不分。

要实行联合,必须以资产为纽带,实行股份制经营,通过相互参股实现企业间的联合,通过控股形成核心企业对周围企业的母子公司关系,以资产和生产经营为纽带,将各企业联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生产、经营、服务、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利益关系。

2.金融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性、服务性企业发展很快,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在外资银行进入的今天,我国银行如何加快步伐向实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模式。但要结合我国国情,不能盲目照搬。

二、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业

1.工业企业。从财政部发布的统计数字:我国境内外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总额为90964.2亿元;在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66748.4亿元,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24215.8亿元。

在经营性国有资产中,21.7万户国有工商企业占用国有资产总额53306亿元,占79.9%,国有金融企业占用8017.4亿元,占12%,国有境外企业占用1015亿元,占1.5%;建设基金及建设项目占用4410亿元,占6.6%。

在21.7万户国有工商业企业中,从规模分布结构看,大型企业占71.9%,中型企业占11.7%,小型企业占16.4%;从行业分布结构看,基础性行业占61.6%,一般生产加工行业占19.1%,商贸服务及其他行业占19.3%。

目前,我国正在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世界性生产基地。199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乙烯产量中国在2001年超过韩国,成为亚洲第二大产地;家电产品方面,彩电产量中国已连续几年占有世界市场月1/4,居世界第一位,录像机产量,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空调机产量,中国在1998年以占有40%的世界市场份额;中国的台式电脑产量已超过日本和韩国,在亚洲排第二位(第一位是台湾),手机产量在亚洲仅次于韩国和日本,排第三位,从以上数据看,我国正跻身于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

针对我国工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许多学者认为,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应借鉴欧美跨国公司的模式,集生产、科研、销售和外贸为一体,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按国际规范进行大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建立国外客户网、信息系统和市场渠道,逐渐形成全球范围内母子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网络,形成内部化市场机制,运用转移定价和国际惯例,以寻求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

2.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私营企业达到158.7万户,从业人员2085.55多万人,注册资本近1万亿人民币

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规模小、资金有限、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企业缺乏竞争力。平均每个民营企业雇员人数不到10人。相比之下,目前美国所有的独立企业中,雇员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占99%,这些小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占美国工人总数的52%。

2)在我国私营企业当中,绝大部分实行的是“家族制”的管理模式。因长期沿用家族制模式管理,最终导致私营企业走向“分家”、“衰败”以及“倒闭”比比皆是。

3)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素质较低。据全国工商联调查,由70%左右的民营业主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不懂英语和计算机。

中国民营企业在政策夹缝中创业,在社会歧视、政策不平等、融资渠道不畅通、市场秩序不规范的环境中成长,其活力令人敬佩。但民营企业还处于成长期,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施股权改造,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全世界的家族企业,都是通过上市、走股份制来改变自己,从而走上了现代公司制道路的。

第三节国际企业外部化发展模式

一、国际企业海外发展模式类型

1.横向发展模式。指国际企业将其在母国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平行扩展或转移到国外,母公司和分布在各国的子公司从事同种产品或同类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2.纵向发展模式。指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但这些产品和业务彼此紧密联系,相互衔接,组成一条有机的增值链。

3.混合发展模式。国际企业在保持原有的经营业务的同时,向其他部门和行业发展,这些部门和行业与原企业的业务没有直接联系。

二、选择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1.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2.企业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

4.国内政府的政策规定;

5.国际投资环境。

当前,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最大障碍是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在实力有限、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竞争,就需要采取收购和兼并、扩大规模和广结联盟、增强实力相结合的外部化发展模式。

三、国际战略联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纷纷联手结盟,以合作方式寻求快速有效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颇为流行的一种企业现象。这种跨国公司组织设计的新战略,被国际经济学家们称为“国际战略联盟”,他们是跨国公司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这种战略联盟与传统的、以股权方式合资的形式有本质区别,它是一种松散型的、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取长补短、互补性的结合形式,并非控股型联合体。

(一)主要形式

1.公司契约式联盟。公司契约式联盟包括许可证协议、销售代理协议、生产制造协议、技术交换协议等。

2.国际协作式联盟。这是一种由政府出面组织或跨国公司自发参与的联盟形式,在生产规模庞大、开发费用极高的行业(如民用航空)较为常见。合作者分担技术开发的成本和风险,迅速集中各自资源并传递有效信息和技术。

3.合作备忘录式联盟。一些国际咨询公司通过签订合作备忘录相互交流信息、介绍客户、提供技术产品服务或出让开采特许权、产品纷呈,形成比契约式更松散的合作关系。

(二)行业分布从行业分布来看,国际战略联盟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部门,尤其在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中。

(三)主要动因

1.技术互补与技术转移。国际战略联盟的主要动因及其所占比重如下:技术转让(以技术许可方式进行的单向交流)29%;技术互补(成员之间技术交流和共享的长期交易)41%;销售协议(通常是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21%;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经济(包括通过零部件生产专业化分工达到生产合理化)16%;风险分担(指非以上动因结成的联盟,该联盟由一成员进行管理,其他成员提供资金并承担风险)14%。

2.市场。面对国际需求格局和市场结构演变,跨国公司唯有加强自己的市场渗透能力和对新市场机遇的反应能力,才能巩固现有市场地盘和扩大潜在市场份额,这方面,战略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战略联盟公司

战略联盟公司是指一家公司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与许多公司形成的一种网络式联盟。在这一联盟中,所有的公司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共同开发一种或几种产品,其目的是把共同开发的产品迅速推入国内外市场。战略联盟公司有如下特点:



《海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局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海南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