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南自考00148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4)

发布日期:2024-02-27 10:26:06 编辑整理:海南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2024海南自考00148国际企业管理串讲资料(4)


3.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也会影响在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选择。即使东道国选用关税等手段不是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但是关税手段仍可促使外国企业改变供应东道国市场的方法。

4.政府政策。一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会影响企业对风险的估计,并影响到他们选择建立子公司的地点。同样,有关购买当地企业、当地参股的比例和利润汇回,也会影响外国企业选择参与市场的方式。

区域理论冲破了古典经济学中不考虑企业地理位置的观念,阐明了企业在拥有某些优势的情况下,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以及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直接投资的原因。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完全地阐明企业对已知的市场机会如何作出反映,还要其他理论加以补充。

四、产品寿命周期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弗农教授在期《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著作中,利用产品生命周期的变更,阐述了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时机和区位选择的关系,系统地提出了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模型。

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的创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

1.创新阶段。在此阶段,企业有在国内选择生产地点的固有倾向。价格的需求弹性可能相当低,因为发明企业拥有产品特异性或垄断优势,因此产品的创新、生产与销售是在同一个国家里。

2.成熟阶段。在此阶段,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有了某些标准化的因素。一般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发展,产品已经较少需要变动。因此人们较多地关注起生产成本,特别是当竞争对手已出现时更是如此。此时,发明国要通过出口维持和扩大其国外利益则难以实现,因此,它们必须对外投资,并设立子公司,进行就地生产,以便维持和扩大出口市场,保障自己的利益。

3.标准化阶段。在此阶段,产品和技术都已完全标准化,发明者的技术优势已消失,随着竞争的加剧,成本和价格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市场知识和信息流通已退居次要地位。其最终结果就是把生产或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国外生产的仿制品最后可能导致原来的发明创造国或国外子公司进口该产品。

该理论的局限性,即:①它不能解释如石油行业等非标准化产业部门的对外投资。②当前国际投资多是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部的双向投资,而不是像弗农所假设的那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③该理论是研究美国向西欧投资过程的结果,但难以解释日本等国的对外投资模式。④国际企业在全球国际生产体系形成以后,完全可以在产品创新时期同时在国内、国外组织生产,甚至通过子公司体系在东道国研制开发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创新国不一定是母国。⑤对于某些产品来说,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很难解释它们的特性。例如,高技术的电子产品。

五、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1976年,英国雷丁大学邓宁教授首次提除了综合理论学说。系统阐述“综合主义”理论,并将其动态化,从而形成了目前对国际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最大的理论框架。

邓宁认为,人们在以前研究国际企业的成果已分别地解决了4个“W”,即企业拥有优势说明为什么(why)能到国外办企业;区位优势说明企业到哪里(where)去办子公司;内部化优势说明企业建立子公司怎样(How)使效益更大;产品寿命周期论说明企业在什么时候(when)建立子公司。但是,它们之中没有一种理论能单独解释清楚国际企业的全部行为。例如,企业拥有优势并不能说明其要到那里去利用这些优势,而区位优势则不能说明国外子公司为什么能战胜东道国的企业等。所以,邓宁主张要把有关部分理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综合地对国际企业作出分析。

邓宁指出,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具有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所有权优势。即指国际企业拥有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获得的资产、规模、技术和市场等一切有形、无形的综合优势。

第二,内部化优势。即指国际企业通过形成自己的内部交易体系,将外部的市场交易转变为企业的内部交易,从而减少贸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

第三,区位优势。是指相对于国际企业母公司市场与环境来讲,国外的投资环境良好,使得国际企业通过在东道国建厂而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避开贸易壁垒,享受东道国政府给予的特殊的投资政策而获得的优势。

邓宁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可以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

所有权优势十内部化优势十区位优势=对外直接投资

该理论,事实上是实现了两个综合:一是该理论综合吸收了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特长;二是该理论把贸易和投资理论综合起来。但是,该理论也有一些不足。第一,对这三类优势(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发展未交待清楚;第二,把所有权优势单纯分离出来是否恰当令人怀疑,而且在逻辑上是多余的。

第三节国际生产理论

当人们清楚地看到,出口或者进行国外生产的决策经常是同一家企业的选择机会时,把贸易和投资理论综合起来的尝试是不可避免的。出口是参与外国市场的一种形式,不过,同样可以用非贸易的方法来参与国外市场,即通过国外生产或者向外国制造商发放许可证的方法。从英国雷丁大学邓宁教授开始,人们已经集中致力于把新要素和新技术贸易理论与各种直接投资理论融合起来,试图建立一种把参与外国市场的贸易和非贸易形式统统包括在内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从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略见一般。

小岛清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区分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反贸易导向型(即贸易替代型)的投资。他认为,前者会增加比较利益,后者的作用则相反。他认为,日本在海外的投资是属于贸易导向型的,目的是加强该国的比较利益。这包括开发自然资源的投资;在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以及钢材加工业的投资;还有在汽车装配和电子元件生产上的投资。这种投资充分利用了东道国的比较利益,具有代表性的是它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禀赋,这同样帮助了缺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日本经济。与此相反的是大多数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被认为是反贸易导向的,因为它们是为了维护寡占地位或者是对贸易障碍作出的反应。这些投资来自美国最具比较利益的产业(如计算机)。这类行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之前,应加强其最终产品的出口,否则不利于发挥该行业的优势。由于美国在这类行业上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降低了国内同类行业的优势,促进了海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最终导致要从东道国进口该行业的产品。这说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国际贸易是有矛盾的,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与失业。

因此,对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投资活动与发达国家之间发生的贸易、投资活动,前者是有利于比较利益和资源配置的,而后者则是有害的。


《海南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局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海南自考便捷服务